首页 > 最新动态 > 第七届中国食品产业发展大会在江苏无锡举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出席并作主旨讲话:前瞻谋划“十五五” 新质发展食品业
最新动态
第七届中国食品产业发展大会在江苏无锡举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出席并作主旨讲话:前瞻谋划“十五五” 新质发展食品业
2025-09-281


9月27日,由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和江南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国食品产业发展大会暨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技术专家委员会年会在江苏无锡举办,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出席并作主旨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致辞并作主题报告,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食品处处长纵瑞龙出席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和、陈坚出席并作主题报告。大会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玉中主持。

张崇和在主旨讲话中表示,食品行业是轻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民生产业。今年1—7月,食品工业规上企业营收达到5.1万亿元;利润超过3300亿元,进出口超过820亿美元,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增长17.8%,食品制造业投资增长15.4%。食品工业以占轻工业35.6%的资产,实现了39%的营业收入,创造了43.8%的利润。食品工业作为轻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的压舱石,作用更加显著,对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保民生贡献了重要力量。

张崇和指出,近年来,食品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落实《食品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等国家部门的政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践行“三品”行动,加快数字化转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出了重要贡献。2024年,食品行业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发明奖4项,科技进步奖56项,科技成果鉴定113项,奖项增长140%。21家食品企业入选工信部5G工厂。据估算,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年研发投入近700亿元,营业成本下降1.1%。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食品工业的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张崇和强调,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市场竞争内卷加剧,改革创新任务艰巨,内外需求动力不足。食品工业要主动求变,积极作为,坚持“做实规模、做强集群、做长链条、做多品类、做优品质、做响品牌、做大市场”的发展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新质发展为目标,努力实现全行业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

张崇和对推动食品行业新质发展提出五点建议:

——加强前瞻研究,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食品行业要落实党中央要求,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制定好食品行业技术进步指导意见。食品行业规划,要贯彻落实中办、国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食品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聚焦传统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生物制造和未来食品。通过规划,引导食品行业企业,用好“十五五”机遇期,高质量发展中国食品工业。

——立足创新发展,赋能食品生产新质发展。2024年,轻工科技百强平均研发强度达到2.9%,11家生物发酵企业平均3.6%。食品行业企业,要增强科技供给,大力支持基础研究,加强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研究,加快关键技术突破,推动食品产业新质发展。要加速成果转化,加快合成生物学、营养基因组学等前沿技术的转化应用。面向创新成果产业化,围绕技术研发、中试验证、推广应用等全链条,加快布局高水平创新平台。要瞄准新需求,研发功能食品、生理调节食品、个性营养食品和特殊膳食,发展满足人类健康需求的食品新业态。

——践行绿色低碳,促进食品发展可持续。目前,轻工全行业有国家级绿色工厂1321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67家。其中,食品行业分别有657家和26家。伊利集团已建成零碳工厂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44家。这些企业是行业绿色发展的典范。食品行业企业要加快绿色生产,加强设备绿色改造,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供应链。要推行绿色设计,应用低碳工艺,推进能源清洁化、生产清洁化、资源集约化、产品绿色化,推动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

——应用数字技术,助力食品质量全优化。目前,全国轻工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86.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2.4%,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率47.2%,分别高于全国工业13.1、10.3和7.9个百分点。全世界灯塔工厂201家,中国85家;轻工业有28家。青岛啤酒、蒙牛乳业、海天味业等公司,已率先建成灯塔工厂。食品行业企业,要推进食品智能制造、智能检测、智能流通,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要利用数字技术,完善食品产业链,建立从原料、加工、销售到消费的全生命周期监控体系,确保食品全链条质量。要利用数字技术,精确分析元素组分,优化食品结构配方,增强营养保健功能,全面提升食品品质。

——深化产教融合,筑牢食品行业人才根基。目前,食品行业有较强的院士团队,有包括江南大学在内的食品院校,是引领行业发展的生力军,是培养食品人才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贯彻人才强国战略,每年举办技能大赛近20个,参赛人员6万余人,培训评价技能人才5万余名。焙烤行业,已累计举办技能竞赛24届,产生全国技术能手213名,世界技术能手5人;累计开展职业能力评价233批次,获得职业能力证书2万余人。食品行业企业,要落实“技能中国”行动,完善人才体系建设,加强技能大赛,强化食品领域技能人才培养。要结合自身特点,强化高校院所合作,加强职业教育,提升技能实训,培养更多技精艺强的高水平技能人才,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陈卫在致辞中说,食品工业是保障民生,支撑国民经济的核心产业,关系过程安全和百姓健康福祉,当前食品产业处在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从传统制造向智慧创新跨越的关键阶段,举办本次大会既是贯彻党中央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关键时节,更是引领食品产业迈向新质发展的重要契机。江南大学作为轻工行业高校,始终扎根轻工行业,目前,学校食品科学和工程学科连续入选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全国级学科评估中,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设计学三个学科位列A+。在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从2019年起,已连续六年排名世界第一。近年来,江南大学不断优化、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育人,去年获批江苏省首批作卓越工程师学院,今年又成功进入国家工程硕博士专项改革试点计划。

纵瑞龙在致辞中说,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基础民生产业,在稳增长、保供给、惠民生、促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物质支撑。今年以来食品工业生产经营总体平稳,产品产量稳步提升,投资保持较高热度,企业盈利水平也在不断改善。食品行业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工作决策部署,从稳增长、促转型、扩消费等方面持续加力推动行业平稳增长。纵瑞龙认为,食品工业未来的发展要坚持与消费者同频共振,要特别注重科普宣传先行,要更加深入的开展营养安全的研究,也要加强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培育。

陈卫在题为《特殊食品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主题报告中介绍了特殊食品的定义及内涵,保健食品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以及食药物质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他表示,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社会发展的优先战略目标。2015年,不同学科的专家跨领域提出“主动健康”的理念,2019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健康膳食是践行主动健康的重要举措,特殊食品区别于普通食品,主要针对特定生理状态、特定营养需求的人群,包含了保健食品、特医食品、婴配食品。2024年,我国保健食品年产量约80万吨,产业规模约4500亿元。陈卫指出,健全保健食品功能声称及评价体系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只有在确保市场规范的同时鼓励技术创新突破,才能形成科研支撑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环。

黄和在题为《破除内卷,创新未来》的主题报告中表示,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关键时期,然而“内卷式”竞争却成为制约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障碍。科研选题同质化、跟风式研究盛行导致产业产能过剩,价格战愈演愈烈、论文与专利“增量不增质”,关键菌种、核心酶制剂、智能装备等仍受制于人。典型案例包括生物反应器、赤藓糖醇、DHA藻油等原料的价格战与过剩危机,我国生物制造产业升级面临“卡脖子”风险。为破解这一困局,报告提出“源头创新”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策略:一方面,挖掘非模式微生物资源,建立菌株数据库,开拓新赛道,推动新型菌种产业化应用;另一方面,发展自主基因编辑工具、AI辅助酶设计、智能化筛选平台等前沿技术,构建从“已知”到“未知”的创新范式。唯有摆脱低水平重复,追求原创性科研与颠覆性技术,才能真正实现食品生物制造产业的高质量跃升与可持续发展。

陈坚在题为《食品资源挖掘:战略任务与科学机遇》的主题报告中表示,食品资源挖掘的战略任务是要实现全球食物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食物供给安全、提高全民营养健康水平、加快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抢占世界科技制高点。他从新质蛋白和植物油脂两方面详细阐述了“大食物观”战略下新食物资源挖掘与开发利用技术的路线图,并介绍了我国未来食品技术的总体情况调研、国内外未来食品产业发展模式对比和美国生物制造/生物技术最近情况。他表示,食品资源挖掘包括食品新资源的挖掘与安全评价、功能和个性食品资源产业化与产品创制、食品新资源颠覆性技术创新等工作,存在大量的科学机遇。

会上,李玉中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食品工业创新发展报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执行秘书长于学军介绍了今年1—7月食品工业运行情况及全年运行展望。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孙秀兰,江南大学原副校长、物联网工程学院教授纪志成,南开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敬民,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教授、食品科学与资源挖掘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元法,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杨晓明,苏州澳昆智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陈小梅分别带来题为《FoodSeek食品学科专用大模型探索与实践》《复杂离散制造工业智能关键技术与软件》《新质科技赋能:构筑食品安全新防线和营养健康新未来》《典型动植物源ω-3型油脂营养特性与低温加工研究》《预包装食品标签法规标准简读》《AI+智能化技术应用赋能食品工业生产》的报告。

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帅和来自食品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代表300余人参加了大会。


编审 / 李林
美编 / 于雪莲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